【注】①本诗写于唐敬宗室历二年(826年),诗人任苏州刺史之时,是赠与刘禹锡之作。②唐敬宗宝历二年(826年),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,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,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。
A.《酬刘和州戏赠》诗首句“池边新种七株梅”,点明栽种梅花的地点和棵数;第二句“欲到花时点检来”,写诗人打算观察梅花生长的情况,“点检”还包含着观赏梅花风姿的意味。
B.品读《酬刘和州戏赠》的诗意,不禁让读者想到了《离骚》中“余既滋兰之九畹兮,又树蕙之百亩”的诗句,二者都以种植香花香草等美好的花草植物来表达自己高洁的追求。
C.《醉赠刘二十八使君》中诗人表明自己与刘禹锡相互赏识,却因命运弄人,两人二十三年未曾重逢,这次重逢更要把酒言欢,刘禹锡也用诗句“二十三年弃置身”对此做了回应。
D.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写给好友刘禹锡的赠诗。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“刘白”,两人政见相合,在诗歌创作中也惺惺相惜,成为好友,在诗坛上前者被称为“诗豪”,后者被称为“诗魔”。
23.这两首诗歌都蕴含了诗人对好友深厚动人的情谊,爱新觉罗弘历(乾隆皇帝)曾用“一味真朴,不假妆点”来评价白居易的诗歌,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。
22.C.“两人二十三年未曾重逢”错,在诗中找不到根据。“亦知合被才名折,二十三年折太多”意为:我深知你才高名重,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,但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。所以,诗中是说二十三年中友人失去的太多了,而不是两人二十三年未曾重逢。
23.①“一味真朴,不假妆点”指白居易的诗歌情感真挚朴实,读来通俗易懂。这两首诗歌都蕴含了诗人对好友才情、品行的赞美以及对友人未受重用的愤懑与不满,这种直率与坦诚都体现了二人之间深厚动人的情谊。②《酬刘和州戏赠》一诗的三、四两句中,诗人明确表态:他自己亲手种植的梅花要为友人盛开,而不要担心桃李嫉妒,明确表示出诗人的爱憎态度,也表明了自己同刘禹锡都有高洁才情和崇高追求。③《醉赠刘二十八使君》一诗中,诗人一方面赞扬了刘禹锡的才情,另一方面用“长寂寞”“独蹉跎”“才名折”等对刘禹锡的曲折遭遇表示了同情,坦率直言,为刘禹锡打抱不平。
考生首先了解“一味真朴,不假妆点”是指白居易的诗歌情感真挚朴实,读来通俗易懂。
(1)《酬刘和州戏赠》一二句,点明栽种梅花的地点和棵数,诗人打算观察梅花生长的情况,并观赏梅花绰约的风姿。诗人以种梅表达自己高洁的追求。
三四句“莫怕长洲桃李妒,今年好为使君开”,诗人明确表示梅不要担心桃李嫉妒,自己亲手种的梅花要为友人盛开,拿梅花和桃李作对比,明确表示出诗人的爱憎态度,也表明了自己同刘禹锡都有高洁才情和崇高追求。此中深意,只有对梅花的高洁品性有充分了解的诗人,才能体会出来。这首诗写得通俗晓畅,风格平淡。
颔联中“国手”一词可知诗人对刘禹锡的极尽赏识,但是如此优秀的人才也没办法改变命运坎坷的局面。这句是抱怨刘禹锡的怀才不遇,壮志难酬。虽然写诗才华横溢,但命运始终让人无可奈何。表现了诗人对当权者的不满与愤怒。
颈联,一个“国手”遭遇的却是“长寂寞”,不能不说刘禹锡的命运太“蹉跎”了。诗人对刘禹锡的蹉跎命运表示了同情,坦率直言,为刘禹锡抱打不平。
尾联,诗人一方面赞扬了刘禹锡的才情,另一方面对刘禹锡的曲折遭遇表示了同情。该二句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赏,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愤懑,以及对当权者和无为者的讽刺。
总之,这两首诗歌语言通俗易懂,情感丰富真挚,都蕴含了诗人对好友才情、品行的赞美以及对友人未受重用的愤懑与不满,这种直率与坦诚都体现了二人之间深厚动人的情谊。
早冬 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,可怜冬景似春华。 霜轻未杀萋萋草,日暖初干漠漠沙。 老柘叶黄如嫩树,寒樱枝白是狂花。 此时却羡闲人醉,五马无由入酒家。 14.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【查看全文】
《梦仙梦身升上清》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。其古诗全文如下: 人有梦仙者,梦身升上清。坐乘一白鹤,前引双红旌。 羽衣忽飘飘,玉鸾俄铮铮。半空直下视,人世尘冥冥。 渐失乡国【查看全文】
《潜别离不得哭潜别离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。其古诗全文如下: 不得哭,潜别离,不得语,暗相思,两心之外无人知。 深笼夜锁独栖鸟,利剑春断连理枝,河水虽浊有清日。 乌【查看全文】
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,取次衣袭亦暖身。 未必得年非瘦薄,无妨长福是单贫。 老龟岂羡牺牲饱,蟠木宁争桃李春? 随分自安心自断,是非何用问闲人。 【注】蟠木:弯曲的树【查看全文】
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,初打开门鼓一声。 犬上阶眠知地湿,鸟临窗语报天晴。 半销宿酒头仍重, 新脱冬衣体乍轻 。 睡觉心空思想尽,近来乡梦不多成。 20.下列对本诗鉴赏和分【查看全文】
寒食江畔①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,风景令人忆帝京。 还似往年春气味,不宜今日病心情。 闻莺树下沈吟立,信马江头取次行。 忽见紫桐花怅望,下邽②明日是清明。 [注]①本诗与《【查看全文】